东南大学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小印章 大世界

    摘要:照片:国立东南大学校门,并同时有南高师、南高师附属中学校校牌(摘自《老明信片·南京旧影》一书)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校图书室国立东南大学图书馆(另有“补拙”私印一枚)国立东南...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印章 大世界

———东南大学图书馆藏书章纪事 图书馆 田 芳

   期次:第1314期      查看:7   


  照片:国立东南大学校门,并同时有 南高师、南高师附属中学校校牌 (摘自 《老明信片·南京旧影》一书)


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校图 书室


国立东南大学图书 馆(另有“补拙”私 印一枚)


国立东南大学西刊藏书章


江苏省第二工校 藏书之章


江苏公立工业专 门学校藏书之章


江苏公立南京工业 专门学校(原省立第 一工业学校)藏书


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 图书室


国立中央大学时 期中文书所用


国立中央大学时 期西文书所用


国立中央大学时 期西刊所用


国立中央大学图书 馆杂志室


国立中央大学时期登录章


国立中央大学工学 院图书室


国立中央大学农学 院图书馆


国立中央大学土木 工程系青云图书室


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 水利工程系 (抗战时 期于重庆设立)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藏书章是图书收藏者用以标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个人爱好的一种印记,又称藏书印,在图书馆使用中通常称为财产章或馆藏章,说明其主要作用是标记图书的财产权属。其形 状以方形(正方、长方)或圆形(正圆、椭圆)居多,也有不规则形状。加盖馆藏章是图书馆藏书到馆加工的第一道流程,通常加盖的位置有三处,为题名页(内封页,书名页)、书口(与书 脊相对的侧边)和书中某一处,书中某处具体是第几页或第几十页是由各馆自定的。一册书从盖上馆藏章开始,便进入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藏、阅、借、管的流程之中,如果说手工时 代的借书卡标记出了一本书的流转———它曾经的阅读者之间的时间交错,藏书章则标记着一本书的来源。当东南大学的读者无意中翻开一册旧藏,看到扉页上钤印的是“南京工学 院”“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东南大学”甚至是南高师藏书字样时,这种来源的标记也可视作是历史的传承。本文即以时间为序,以藏书章为线索,略览我校百多年来的建校历史。
  第一时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国立东南大学时期(1915-1927)
据发表于1931 年的 《国立中央大学 图书馆概况》一文记载,东南大学图书馆 “历史当以南京高等师范阅书室为起点。 民国四年秋,高师成立,学生数仅百二十 人,于口字房东楼下辟阅书室一间,中西 书籍仅数千册,书架八具”。图书室辛苦 经营至民国十二年(1923 年),才扩充至 两间屋的藏书。其时一所综合性的大 学———国立东南大学已于原校址成立。 这年冬天的12 月12 日,国立东南大学的 行政综合楼口字房(现四牌楼校区健雄院 所在地)失慎,连带“所有图书仪器尽付一 炬,灰烬之余,百不存一,且皆火焦水渍, 断简残篇,不适于用”。故当时所藏书籍,不能保存至今。幸运的是,开办于南高师校址 内的“国立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校”(民国六年创建),虽与南高师合用教室、宿舍,但 图书另具,虽仅有两、三百本,却有遗存,下图之馆藏章印记,便来自于南高师附属中学 校旧藏的一本《中国工业史》,可为这一段久远的校史佐证。
  设于口字房内的图书室虽毁,但校长郭秉文募资筹建的新馆舍建筑已落成,经各 方捐赠,图书的规模也稍稍恢复。被火后第二年春天的四月里,新馆孟芳图书馆(即四 牌楼老图书馆,以捐赠者父亲名字命名)正式开馆,据记载,该馆“面积8400 方尺,阅书 厅研究室可容纳九百人,书库可藏书八十万册,”有报道称它“为首都最伟大之图书馆 云”。此时馆藏,中文图书近3 万册,西文图书5000 多册,西文杂志还有95 种。下图之 “国立东南大学图书馆”字样藏书章,来自光绪乙酉年上海同文书局出版的一卷石印 本《康熙字典》,是为国立东南大学时期的藏书,旁有“补拙”私印一枚,可能是由私人 捐赠成为本馆馆藏。
  第二时期:第四中山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时期(1927-1949)
民国十六年(1927 年),北伐胜利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当时的政府教育行政委员 会试图改革中国教育管理制度,试行“大学区”和“大学院”制,中央不设教育部而成立 “中华民国大学院”,各省建设大学区,依北伐进军次序排列,如广东建立第一中山大 学,江苏建立第四中山大学。故而原国立东南大学与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 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南京第一农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南京工业专 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九校合并,组成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各校图书资源也一并 重组汇合,故而今时馆藏之中,仍有这些专科学校的印记。
  江苏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和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系由早期的江南高等实业学堂 改办,是最早一批的甲等实业学校,旨在培养初级实业技术人才,从事实业发展,学制 上类似于今日之大专院校。“一工”校址在南京复成桥,“一农”校址在南京三牌楼,“一 工”后改称南京工业专门学校;“一工”“一农”成立同年(1912 年),江苏省立第二工业 学校也在苏州成立,刘勋麟时任校长。据民国十二年(1923 年)3 月21 日《申报》刊载, “二工改名工专:省立第二工业学校校长刘勋麟日前具呈省署,请将该校改正名称。兹 奉韩省长指令,呈悉,该校名称,应即改为江苏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为与改名后的“一 工”区分,通常“二工”改称为“苏州工业专门学校”。1927 年九校合并后,此三校分别并 入工学院和农学院,其后成为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和农学院的一部分。
  第四中山大学成立不到半年,学校再度易名为江苏大学,三个月后,国立中央大学 成立,易名风潮结束。
  中央大学建立之初,学校各种营建,“无不力谋进展”,校长张乃燕感慨“维持现状, 还觉困难,若要达到首都学府的终极理想,那是相差很远哩。”但经多年艰苦擘画,中央 大学在学科规模、教授阵容、图仪设备和学校经费等各方面都居全国各大学前列,1931 年《申报》发布的教育部工作概况统计中显示,中央大学年度经费居首,比北平大学、清 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四校经费总和还多;民国31 年、32 年,当时国民政府教育 部实行“部聘教授”制度,两届挑选全国各高校共45 位教授由教育部直接聘任,是为当 时教授职称中的最高荣誉,获聘45 人中有12 人为中央大学教授,占总数四分之一。经 费充足,人才济济,无愧为民国第一学府之称。
  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 在此期间也获得长足发展。 据馆长洪范五1937 年所编 写的《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 概况》介绍,中央大学图书 馆在抗战转移前,藏书中西 文四十余万册,比之1929 年初建时近八万册的藏书, 已增长4 倍有余。1933 年 夏,因孟芳馆原有馆舍“狭 小不够用”,由杨廷宝主持 扩建设计,在原馆东西两侧 加建两翼为阅览室,馆后增 建书库,当年秋天完成扩 建,“馆内有大阅览厅两个, 能容纳五百余人,合阅报室 等,容量较前增大约四倍,书库较前大一倍有半”。现今留存民国 时期图书、期刊,泰半为中央大学时期所购置馆藏。
  除总馆孟芳图书馆,中央大学各院、系也有自己的图书室。中央大学初建时,设有文、 理、法、农、工、商、医等八个院系。工学院下设机械、电机、土木、建筑、矿冶、化学和染织七 科,罗家伦继任中大校长后进行科系改革,科大多转成系。至抗战时期中大迁校重庆,工学 院改设土木、机械、电机、建筑、化工、航空和水利七系,一时成为全校规模最大的学院。
第三时期:南京工学院的发展(1949-1988)
1949 年8 月8 日,原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国立南京大学设7 院33 系,工学院下仍设土木、机械、电机、航空、水利、化学、建筑7 系外加一机械工厂。
  1952 年院系调整后,南京大学以原南京 大学和金陵大学两校的文、理、法等学院组 建,南京工学院则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为基 础独立建设,并入金陵大学的电机、化工两 系,江南大学的机械、电机、食品工业三系,厦 门大学的机械、电机两系,以及原南京大学农 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校的农化系等。
  国立东南大学的工科,自 1923 年由茅以升主持创设,仅有土木、机械和电机三系,至 1927 年河海工科大学等校并 入,成为中央大学工学院,改 设七系,再至国立南京大学时 期的工学院,最后于中央大学 原校址重组南京工学院。工科 传统一脉相承,虽经历曲折, 却日益蒸蒸而上,“南工人”这 一称呼,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留存于书籍中的传承印记(一): 图1: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之章 图2: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学系 图3:南京工学院图书馆图书登记章留存于书籍中 的传承印记 (二): 图4:一本书 同一扉页上, 并立 “国立中 央大学”和“南 京工学院”。 图5:南京工 学院图书馆 期刊图6:南工图 书馆 杂志室(下转八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4511次访问,全刊已有1445556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