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椿萱并茂 还愿东南 ———77 级校友何勤奋父母代子设立“何勤奋爱心基金” 教育基金会 王 桑

   期次:第1352期      查看:15   




基金会秘书长李爽和老人家亲切交谈


何勤奋父亲在爱人帮助下签字


  樊富康先生为老人剃须


  今年暑假期间,校友何勤奋的父母通过儿子往昔发小樊富康和同学辗转找到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表达了愿意为儿子回馈母校遗愿而捐赠爱心基金的想法。
  两位老人已年近米寿,身体日渐衰弱,能想象到寻找过程的艰辛与捐赠意愿的强烈。
  有感于两位老人浓浓的爱心,教育基金会有关同志专程上门拜访。两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生活简朴,身着半旧的布衣布裤,在南京炎热的夏季摇着古旧的大蒲扇。几十年的格纹床单洗了又洗,带着这几十年的阳光静静躺在老人的客厅里,似乎也只有这曾经的旧物才配得上老人的年纪与智慧。时光在他们身上仿佛驻足于上个世纪,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时光能再慢一些。
  八十六岁的父亲患上小脑萎缩,已难认出周遭事物,即使是相处了几十年的身边人也无法清晰识别,行动亦愈加迟缓。在我们与母亲的交流中,父亲一直坐在电视旁的沙发,静静地听着故去儿子的往事。父亲不明白我们交谈的内容,也不明白母亲是相伴一生妻子的身份,但潜意识里仍然清楚母亲是最亲近最值得信赖的人。父亲听着母亲的指挥行事,乖乖地痴坐着,时而又像幼童一般耍耍小脾气。他已经无法认识家门与回家的路,母亲只得将父亲锁在空旷的公寓里。两人在这样艰苦的日子里相依相伴,却也是一种细水长流。何勤奋去世后,其发小樊富康先生经常过来帮着照顾,两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才基本能够保障。
  7月28日,我们仔细沟通过捐赠流程和细节后,教育基金会有关负责人再次上门签订《捐赠协议书》。母亲依然在一旁细细读着协议书,读着儿子一辈子的心愿。父亲似乎精神高涨了一些,或许是与大家相熟起来,高唱了一首《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老人是抗美援朝的战士,一生保持着节俭而坚韧的军人作风。他一辈子将奉献与给予作为自己的人生导向。老人的记忆里残存的东西不多了,刨去八十多年的风霜苦楚后,他将这首歌一字不落地从头唱到尾,音准仍然是极高的。父亲已不记得如何写字,母亲在A4纸顶端郑重地写下老伴的名字,握着父亲的右手,带着父亲一笔一画地“抄”下了自己的签名,协议书就此签订。两位老人没有签订仪式,没有旁人观赏,在家里以一支笔默默地完成了儿子的心愿,更是对自我生命的再次审视。
  两位老人代子设立的何勤奋爱心基金捐款额共153万。该项基金会唯留本基金,增值部分将用于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奖励东南大学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学习勤奋刻苦、思想品德良好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生。
  9月25日,捐赠款项到校后,教育基金会有关负责人又上门给两位老人送去了捐赠票据、捐赠证书和纪念品,祝两位老人重阳节快乐。母亲再次叮嘱我们,一定要把款项捐赠给品学兼优、像她儿子一样勤奋学习的孩子。她也特别希望能在以后适当的时间里到学校看看那些接受捐赠的学生们。在她看来,这既是在帮助已故儿子完成回馈母校的一种心愿,或许也是相信儿子还活着的一种纪念。
  临别时,父亲又激动地唱起了那首《松花江上》……何勤奋男汉族籍贯四川大足,1960年5月28日出生。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77级本科生、81级研究生,1985年获工学硕士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至1999年赴英国留学工作。曾担任东南大学客座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国港口自动化学会理事、上海市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能港电气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英国国家驱动中心名誉研究员、国际电气工程协会会员、国际特许证工程师。为国家的电气自动化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获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侨界创新成果特别奖、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12年8月18日,何勤奋校友不幸溺水身亡。(本组图片丁倩文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79次访问,全刊已有1438273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