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五个故事!点赞东大“雄安人”

    摘要:提起雄安新区,作为东大人,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主持了雄安新区核心方城城市设计的段进院士。如今,雄安新区建设日新月异,无数建设者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日夜鏖战。...

  • 图片新闻

    摘要:(上接一版)评价;三是“抓书院制探索”,要在前期试点基础上稳步推进书院制新探索,强化思想引领,强化师生相伴,努力实施有温度的教育;四是“抓导师队伍”,要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个故事!点赞东大“雄安人”

   期次:第1436期      查看:115   




  提起雄安新区,作为东大人,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主持了雄安新区核心方城城市设计的段进院士。如今,雄安新区建设日新月异,无数建设者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日夜鏖战。这其中,不乏很多东大“雄安人”的身影。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其规划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东南大学为雄安新区的建设输送了一批批人才,这些东大人在雄安新区建设中发光发热。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工作生活,共同聆听他们的心声。
  葛亮的故事:“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葛亮生于1977年,2000年考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后硕博连读,2005年4月博士毕业,同年进入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自挂职雄安新区以来,葛亮的一天从十公里跑开启。晨跑后的他,元气满满地来到奥威大厦,开始一天的工作:批阅规划建设局、雄安规划院、交通检疫组文件,统筹院内、组内的各项工作……虽然日程排得很满,但经验丰富的葛亮处理问题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020年,雄安新区处于大规模开工建设阶段,交通是先行官,道路交通项目率先开工建设。从2019年的容易线、K1快速路等到2020年的雄白路、环淀路等外围道路项目,从容东片区、高铁片区到启动区、起步区等各片区内部市政道路,多个道路交通重点项目按质按量实现既定目标。
  不论是反复斟酌推敲的项目方案,还是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每一处都留下了葛亮奋斗的足迹,也成了他参与新区建设经历中最闪亮的记忆。
  疫情形势严峻的那段时间,葛亮带领交通检疫组研究工作方案,到检疫点现场督导,组织三县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部署。
  交通检疫的150多天,他带领这支队伍用脚步丈量新区的长度,用行动控制新区的风险,用文字记录新区交通检疫的历史,用责任和担当为团队中的青年人作了表率。
  回忆起母校,葛亮这样说:“‘止于至善’是东大的校训。雄安新区是希望之城,未来之城。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若要止于至善,必须行于足下。新区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欢迎各位校友加入雄安的建设大军,筑梦在雄安,圆梦在雄安。”
  王斐的故事:“严谨拼搏,时刻忙碌着的建设战士”
  王斐是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02届毕业生,毕业后就职于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2017年10月,王斐加入雄安新区建设大军。
  近三年来,王斐见证了新区从前期谋划、规划到目前大规模建设的种种变化。作为雄安集团基础设施板块的建设统筹负责人,王斐推动了新区第一条公路———容易线的规划落地、开工建设。
  “容易线作为新区第一条对外连通通道,名为‘容易’线,工作推进可一点不容易。新区刚成立,各项制度有待建立和完善。我们在主管部门和各单位的共同支持下,主动沟通,加强协调,按期实现了项目的开工目标。”容易线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发挥新区建设运输大动脉的重要作用。
  此外,王斐还全力推进高铁站片区的市政配套、综合开发工作。“作为连接北京和雄安的最快捷通道,2020年底京雄城际将建成并投入使用,我们正全力推进配套项目建设,以高铁的速度在奔跑,为雄安站开通提供保障,努力打造站场一体开发建设的全国典范。”
  回顾在母校东南大学的四年学习时光,校园生活的每一幕都让王斐难忘。东大浦口校区林荫道上嘹亮的军训歌声,桃园宿舍楼道灯光下刻苦复习的身影,百年校庆大礼堂内名家讲座的热烈掌声,南京站台上依依不舍的毕业告别拥抱。母校止于至善的校训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一直激励他努力前进。
  王斐说:“在新区有许多东大的校友,分布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大家都非常优秀,工作作风严谨,为新区规划建设作出了东大贡献。”
  张志学的故事:“有条不紊,安排时间和精力”
  张志学生于1987年,2010年考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13年硕士毕业后,进入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他的雄安时间表:8:00,到奥威大厦后,先对全天的会议和行程进行统筹安排。同时对前一天的签报进行修改、清稿、报出等,以及各类发文的打印、盖章;9:00,正式开始一天的工作,主持各类审查会,对道路设计、综合管廊等各类项目进行审查。每周一固定参加雄安规划院的工作例会,对勘察测绘所的一周情况进行汇报,与院内各所之间的项目进行沟通;每周四固定参与规划研究中心工作例会,对规划研究中心技术审查组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对本周的技术审查项目进行通报;12:00,12:30-13:00是午餐时间,同时抽空向领导汇报目前各项目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案,以及需要协调的各类事项;14:00,准备下午的会议情况,参与规划建设局交通统筹组的各类会议,包括起步区、容东、雄东等各片区的道路建设情况、各项目跨水系等方案研究、桥梁设计景观方案研讨等;16:30,协助处理规划建设局交通统筹组的道路交通设计相关事务。包括启动区至雄县连接线等已开工项目的临时用地选址、取弃土场选址等,同时配合规划建设局其他组校核输油管线、永久基本农田等与规划道路的冲突情况等有关事务;18:00,晚饭时间,与同事讨论当天的会议成果,总结问题,统筹安排明天的工作;19:00,与雄安规划院勘察测绘所的同事讨论当天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交流彼此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20:30,详细总结当天各个会议的结果,对达成一致意见的成果,按意见推进,包括发文明确、发函协调各事项等;21:30,通常抽空看一会儿书,同时会学习桥梁工程、项目决策分析等专业相关书籍;22:30,收拾办公桌,准备回宿舍。每当出办公室,看着空荡荡的走廊,总有一种感觉,是办事效率太低还是事务太多,咋每次下班都是我们几个最后呢;23:00,回到宿舍,与舍友聊天,讨论新区当前各类新线事项,包括项目推进、人员变化、个人感悟等;24:00,零点之后,准备睡觉。
  谈起母校,张志学感慨道:“母校校训时刻影响着我,‘止于至善’不仅仅是对一个项目、一个审查报告的完美追求,更是对一种处事态度、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
  安颖的故事:“雄安绿色交通的新鲜血液”
  安颖是东南大学2016级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19年7月16日,她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毕业,作为绿色交通设计所第一批员工加入了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这个大家庭。
  她这样谈及自己在雄安新区的工作和生活: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是一座未来的千年之城。
  这里汇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党员干部、技术人才,在规划建设系统的优秀前辈们的带领下,她很快就适应了这里“5+2”“白+黑”的工作节奏,也完成了从学生身份到员工身份的转变。
  当她辗转于工作室、打印店、会议室之间,在北京、石家庄、新区三地奔忙时,身边总有一起奋斗的伙伴。在这里,她不仅看到了这座新城的勃勃生机,也切身体会到了所有的雄安人为描绘这张蓝图付出的努力,以及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工作之余,安颖仍牵挂着母校。她说:“毕业一年有余,脚步虽然离东大渐远,但难忘梧桐光影、礼堂喷泉,青草香气仿佛还在鼻尖,母校教会了我擅于思辨的技能与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也将这种精神带到了雄安新区的工作之中。雄安新区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欢迎学弟学妹加入新区建设的大家庭!”
  杨硕&邓琼华的故事:“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夫妻先锋”
  在雄安,不仅有时刻忙碌着的建设战士,更有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夫妻先锋。杨硕是东南大学2013级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研究生,邓琼华是东南大学2011级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研究生。他们正是一对共同进步的夫妻。
  他们这样分享自己的雄安生活:“2020年,我们把小家搬来了雄安。依稀记得初次走出白洋淀火车站的“失落感”,放眼望去,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没有喧闹不息的人群,只有泥土气息和平静祥和。还来不及多想,我们便已踏入快节奏、高要求的工作环境中。”
  在雄安,在雄安规划院,不仅要求你“术业有专攻”,还需要你是“全能战士”。传统理性的知识构架需要夯实,但更需要打破自身思维局限和开阔眼界。
  怕没机会?不存在的。在新区,最不缺的就是学习机会,几乎每天都有适合你的“一款”专业会议,国内顶级规划设计院、行业资深专家,涵盖城规、交通、市政、园林、景观、勘测等各个专业领域。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接触着不同的项目,从专题研究到规划设计,再到落地实施,有挑战,有压力,但我们享受其中,谁不渴望进步的力量呢?
  伴随一次次顶层设计的重大决策,一项项规划落地实施,雄安正在逐步展现它的新容貌,他们都以新“雄安人”的身份,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变化。前段时间借分区规划现状调研的机会,他们亲身来到了雄安站、京雄高速、K1线、容东片区等建设现场,切实感受到了什么是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热火朝天,什么是“新区速度”。
  他们说:“毕业已有六载,‘止于至善’的校训始终怀揣于心。雄安新区有着梦想的土壤,是年轻人的主场,欢迎学弟学妹加入新区建设的大家庭!”
  (本文素材由交通学院校友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1025次访问,全刊已有1443549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