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图片新闻

    摘要: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建造的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志,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大运河由隋唐运河、京杭运河、浙东...

  • 千年古运河逢春展新姿
    尹文

    摘要:中华大地,地倾东南。西北高原地势高耸,东南沿海地势低洼,大江大河由西北向东南,缺少一条正对贯穿南北的天然河流。而南北文化的交融,物资的运输,民族的统一需要这样的一条运河作为...

  • 大运河申遗、规划、保护大事记

    摘要:2005年12月,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三位专家呼吁,建议加快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提请从战略高度启...

  • 通州运河展新图 尹文

    摘要:京杭大运河滥觞于春秋,奠基于隋代,成形于元代,是国家经济和南北文化交流的主动脉。北京有3000余年的建城历史,有850余年的建都史。隋大业元年(605年),从洛阳开永济渠抵...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运河申遗、规划、保护大事记

   期次:第1436期      查看:88   




  2005年12月,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三位专家呼吁,建议加快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提请从战略高度启动对大运河的抢救保护工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2009年4月,国务院启动大运河申遗工作,标志着大运河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与行动。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州区调研时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并且多次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做重要批示与指示。
  2018年9月和2019年4月,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深入大运河沿线8省40多个市区县,50余处大运河文化遗址进行调研。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201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由中办、国办印发文件。《方案》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文化创造,鲜明的价值理念,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积极拓展思路,完善机制,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1022次访问,全刊已有1443388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