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校八位教授入选第一批“万人计划”

    摘要:本报讯日前,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公示的“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中,我校共有五位教授入选,其中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西奇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

  • 我校喜获六项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大奖

    摘要:本报讯1月10日上午,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我校共获得4项二等奖,获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5位,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 图片新闻

    摘要:校领导分赴各校区与师生共迎新年

  • 校党委常委会部署深入推进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

    摘要:本报讯12月26日下午,校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回顾中央第43督导组来校了解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整改落实情况的相关事宜,对深入推进学校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作出部署。郭广...

  • 标题新闻

    摘要:日前,我校接中共教育部党组有关文件通知,刘京南同志任中共东南大学委员会常务副书记(正厅级);刘鸿健同志任中共东南大学委员会副书记。

  • 本期关注:

    摘要: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传达第22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2版我校举行2014年新年茶话会----------------2版聚焦"四风"服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校喜获六项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大奖

获奖数位列江苏第一、全国第五

   期次:第1242期      查看:10   

  本报讯 1月10日上午,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我校共获得4项二等奖,获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5位,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项目涵盖三大奖项。此外,由我校黄卫院士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吕志涛院士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获奖总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位。两项获奖数统计均创学校历史最好成绩。
  由自动化学院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多源干扰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理论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也是我校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团队针对鲁棒等控制方法的保守性和内模等控制方法对模型的脆弱性,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多干扰系统控制问题,解决了多通道干扰的解耦分离和同时抑制抵消的难题,提出了一系列干扰观测、前馈补偿与反馈抑制相结合、具有复合分层结构的精细抗干扰控制理论与方法,并推广到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领域,在飞行器导航与控制等系统中得到成功验证和应用。该奖项是我校长期以来注重基础研究获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为高技术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
  能源与环境学院张小松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冷热湿一体化高效处理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针对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能耗巨大,现有冷热供应与湿处理技术整体能效低、舒适性差,其装置功能相对单一、分散,设备重复投资等问题,提出了热湿解耦的冷热湿一体化处理思想,发明了基于热驱动溶液除湿和电驱动热化制冷循环两条技术路径的冷热湿一体化高效处理技术,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定露点控制空调的固有缺陷,系统整体能效提高50%以上,并与太阳能有机结合,形成了适宜夏热冬冷地区湿热湿冷气候特征的供冷、除湿、采暖、生活热水一体化的高效技术与装备。该项发明成果已在珠海格力电器、江苏太阳雨太阳能、江苏风神空调集团等业内龙头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和工程应用,累计新增产值10.99亿元;项目产品年节省4.87亿度电,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钱春香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 “混凝土裂缝分龄期防治新材料和新技术及其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团队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根据混凝土在不同龄期的体积变形是开裂的主要诱因,从防裂、抗裂与治裂,形成了混凝土裂缝分龄期防治成套技术,有效降低了工程裂缝产生的几率。团队先后提出了分层次分龄期抗裂设计思想,建立了混凝土开裂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形成了抗裂混凝土设计理论与制备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发明了4类混凝土抗裂组分材料,用于抗裂混凝土的制备,性能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发明了4类混凝土表面养护防护材料,用于抗裂混凝土的施工、养护与服役期,技术指标国际领先。项目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成套技术已用于60多项重大工程的裂缝防治,混凝土总用量3000万m3,总体经济效益36.3亿元,促进了混凝土行业相关产品类型和功能升级及工程使用寿命的延长。
  土木工程学院李爱群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长大跨桥梁结构状态评估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基于长大跨桥梁具有投资大、工作环境恶劣、服役周期长、灾变后果严重等特点;针对传统的桥梁维护管理手段单一、自动化和科学化程度低,亟需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突破的现状,历时十年,攻克了长大跨桥梁状态评估中的若干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形成了长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检)测关键技术与系统、长大跨桥梁风特性及风致抖振的精细化分析方法、长大跨桥梁疲劳损伤演化模型与多尺度分析方法、长大跨桥梁的时变可靠度评估方法等创新成果,并成功应用于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十余座具有世界影响的大跨桥梁,以及国家级文物桥梁兰州黄河铁桥,创造直接、间接经济效益10余亿元,为确保长大跨桥梁的安全、耐久和科学化的养护管理提供了先进理论与系列技术。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985”“211”等创新平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打造高峰学科,培育尖端人才,通过出台科技政策、资金投入、改革人才评价体系等引导、鼓励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集成创新,经过一代代东大人长期坚持,默默奉献、潜心研究,近五年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我校在2009年获得2项国家科技奖励,2010-2012连续三年每年都获得3项国家科技奖励,2013年获得4项国家科技奖励,为国家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许启彬)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073次访问,全刊已有1437545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