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报刊:《东南大学报》

版面新闻

  • 我校熊仁根教授团队科研成果入选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

    摘要:我校熊仁根教授团队科研成果入选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   本报讯日前,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评选揭晓。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熊仁根教授团队科研成果《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型铁电体》入选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7月13日,熊仁根教授团队、游雨蒙教授课题组在分子铁电领域相关研究结果以《无金属三维钙钛矿铁电体》为题被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在线发表。  教育部科技委于2018年9月中旬至12月中旬组织开展了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工作。经过地方和高校遴选及公示、部门形式审查、学部初评和专家综合评议4个阶段,最终推选出10项2018年高校重大科技成果。(东萱)

  • 新 年 献 辞 校党委书记 左 惟 校 长 张广军

    摘要:新 年 献 辞 校党委书记 左 惟 校 长 张广军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岁序更新,万物欣荣。我们深情告别坚实而厚重的2018,迎来充满期许和希望的2019。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请允许我们代表学校党政并以我们个人的名义,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向所有关心、支持东南大学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东南大学建校116周年、复更名30周年,并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努力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奋进之年。全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重塑目标、激发活力、深化改革、引领发展,按照“人才年”工作定位和“改革、质量、效率”关键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双一流”建设取得新成效、跃上新台阶。  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出台系列制度文件,完善学校、院系内部治理结构;开展“十三五”规划中期检查,深入推进综合改革,修订综合改革方案。完成首轮对4个基层党组织的巡察。实施了“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获批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1个学院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项目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顺利通过全国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评审。  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重塑领军人才培养目标,启动制定2020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一等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二,获奖总数并列第三,并获全国研究生教学改革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优胜杯”。获批网络空间安全新专业并正式招生,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6项,获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博士生招生规模突破1000名。  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内涵发展,学科建设成效突出。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启动“优势理科”和“精品文科”攀升计划。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正式揭牌,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11个ESI学科排名稳步上升,其中进入ESI前1‰的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分别位列世界第25位、23位。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力学、基础医学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增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工作进展顺利。  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科学研究捷报频传。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凝聚新理念新认识新定位。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5项,位列全国前六;牵头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9项,位列全国第七;牵头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位列全省第一;获“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在《自然》《科学》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进入“高被引科学家”9人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项,其中创新群体1项。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揭牌成立,生物医学大数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入选国家培育项目。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640余件,授权1300余件。科研总经费到款超过24亿元。  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人才强校,师资水平显著提升。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学校人才引育体系和薪酬体系。首次聘任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4人,引进2位兼职院士,引进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增“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专家4人、“千人计划”外国项目专家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新增“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5人,新增国家杰青1位,优青5位。新增“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7人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公示名单,位列全国第四;1个团队入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公示名单,实现历史新突破。成功举办2018年海外青年学者论坛并取得丰硕成果。  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共建共赢,开放办学更加活跃。与10余所世界一流名校及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或深化合作关系。东南大学雷恩研究生学院正式揭牌。举办“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校长论坛”。外国留学生人数达1989人,学位留学生比例达77.7%。入选“111计划”1个。积极推进与南京融合发展,签署13个“两落地一融合”项目协议,并加快“一圈一园一院”建设。大力推进与苏州、无锡的合作办学,积极推进与雄安新区的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中船重工第七一六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深化战略合作。  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师生为本,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安全稳定、综合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工作成绩喜人,“美丽东大”建设顺利推进。九龙湖校区东南大学附属幼儿园正式开园。信息电子教学综合楼主体工程顺利完成,人文社科科研楼列入2019年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重点项目。获评“2018年度南京十大最美高校”、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  风正帆悬济沧海,盛世宏图写新篇。实现“1-10-100”的“东大梦”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需要一代代东大人执著坚守、抢抓机遇、接力奋斗。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擎改革开放大旗,传承改革创新精神,凝聚东大人的无限智慧和磅礴力量,勇担新使命、积聚新优势、激发新动力,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开创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准的事业发展新局面,为纪念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谱写“中国梦”与“东大梦”交相辉映的新篇章。  衷心祝愿所有东大人、海内外校友和各界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学习进步、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 南京市——东南大学创新发展工作第二次会商会在我校举行

    摘要:南京市——东南大学创新发展工作第二次会商会在我校举行   本报讯2018年12月19日,南京市—东南大学创新发展工作第二次会商会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举行。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蓝绍敏,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李世贵,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徐曙海,南京市副市长蒋跃建,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周金良,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翁国玖,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校长张广军,常务副校长王保平,总会计师丁辉,副校长黄大卫、吴刚、金保昇、周佑勇,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等出席了大会。南京市科委、人才办、发改委、经信委、人社局、“两落地一融合”推进办、玄武区、建邺区、雨花台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软件谷管委会以及东南大学相关部门、学院的负责人,“东大系”新型研发机构及孵化引入企业代表参加了大会。会商会由左惟书记主持。  张广军校长代表学校对南京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好做精“创新”文章,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支持东大“双一流”建设,不遗余力地促进市校融合共赢发展深表感谢。张校长说,今年学校围绕张敬华书记第一次会商会部署的重点任务,在江宁区、江北新区和玄武区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推进校地深度融合发展。一年来,在为南京持续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同时,(下转三版)  -----------------转版-----------------  (上接一版)着力布局并实质建设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生物医学大数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服务战略的国家级平台,建立落地江宁区、江北新区和玄武区的未来产业创新要素的孵化研究院,以及直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研发机构,全力支持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张校长期盼在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南京市委市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东大“双一流”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支持东大破解在人才安居和中大医院建设等方面长期存在的瓶颈难题,从而以更高的层面、更高的质量共同推进市校共赢发展。  张敬华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东南大学长期以来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和给予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东南大学是南京创新资源的高地、创业活动的沃土,也是南京创新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东大积极响应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参与“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双方建立良好的校地合作机制,组建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了一批重大科研平台,产出了一系列务实成果,走出了一条契合校地实际、体现市场规律的融合发展路子。  张敬华书记说,当前,南京正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面向2035年谋划城市未来发展,举全市之力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2018年,南京创新名城建设起势良好,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市场化、国际化、高端化、融合化、集群化、法治化精准发力,打造顶层设计的升级版;研究出台2019年市委1号文件,拿出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政策举措,打造创新生态的升级版;进一步探索与在宁高校院所合作的有效路径,打造校地融合的升级版。希望双方牢牢把握机遇,加强对接协作,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纽带、以机制为保障,把校地合作、融合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要推动合作内容再聚焦,聚力培育重点产业,高质量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学校创新资源开放溢出,打造技术转移转化的标志性成果。要推动合作层次再深化,共同谋划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促进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早日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推动合作范围再拓展,围绕“江宁区环东南大学知识创新圈”“东南大学玄武设计产业园”“东南大学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等“一圈一园一院”,充分挖掘和用好东大的学科群资源、老校区资源、校友资源和南京的产业资源、金融资源、要素资源,推动更多“东大系”企业和项目持续大量涌现。南京市将一如既往为东大发展优化环境、创造条件、做好服务,携手开创融合共赢发展的新局面。  左惟书记代表学校党政和全体师生向张敬华书记一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左书记表示,张敬华书记的讲话对东南大学师生是极大的鼓舞。作为扎根南京创建一流大学的高校,东南大学为南京近几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深感东南大学需要为南京在人才供给、创新推动、产业提升、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左书记认为,目前南京市和东南大学的市校沟通协调机制卓有成效。世界一流大学往往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东南大学非常期待南京的创新能力有跨越式的发展,东南大学在其中既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从中受益、获得支持、更好发展。左书记指出,创新是南京和东南大学高度契合的共同需求,张敬华书记提出的打造顶层设计、创新生态、校地融合三个升级版,是东南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助推力。东南大学将以此为契机,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角色,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力争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作出世界一流大学应有的贡献。  吴刚副校长汇报了东南大学推动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等项目的相关情况及工作计划。自2018年南京市委1号文颁布以来,东南大学积极强化战略布局、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创新资源,以一流大学建设为核心,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江宁区环东南大学知识创新圈”  “东南大学玄武设计产业园”“东南大学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等“一圈一园一院”为驱动,全力响应南京市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在努力推动“两落地一融合”、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后劲和动力。  今年3月,东南大学与南京市正式签署了13个分“两落地一融合”项目协议。当前,各个项目推进顺利、成效显著,特别是出台了《东南大学支持建设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实施细则(试行)》,为其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目前东南大学参与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有24家,备案8家。“一圈一园一院”建设初见成效:围绕“江宁区环东南大学知识创新圈”建设,助推南京市打造国际信息产业名城。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于今年8月揭牌,江苏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成为目前南京市唯一的江苏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单位,学校还发起成立了“江苏省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成立东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并与华为、联想、百度等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化合作,牵头成立“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组建“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学院”。与此同时,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东南大学—雷恩研究生学院正式揭牌,建筑工业化创新示范特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大学科技园(江宁)双创基地建设顺利推进。重点建设“东南大学玄武设计产业园”,和玄武区签约东大玄武设计创新研究院,瞄准设计产业群,打造南京设计名城,优先启动集收藏中心、研究中心、展示中心、交流中心为一体的亚洲建筑档案中心。打造“东南大学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配合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的规划,推动江北新区生命健康科技与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生物医学大数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获得教育部培育项目立项;东南大学和江北新区、中国电子信息集团共同推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推进智能网联交通联合研究院。  会上,蓝绍敏市长和张广军校长共同为南京玄东名城设计发展有限公司、东南大学玄武设计创新研究院揭牌。  南京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院陈立全教授代表新型研发机构发言,南京中胜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刘万福代表新型研发机构引进企业发言。  吴刚副校长和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爱军签订江苏人工智能研究院(筹)共建协议。人才团队代表姜晓彤和江宁开发区高新园副主任张洋共同签订南京共享智能云设计研究院共建协议;人才团队代表汤奕和建邺高新区副主任朱振国共同签订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共建协议。人才团队代表费树岷和软件谷管委会主任谢祖国共同签订南京东奇智能制造研究院共建协议;人才团队代表吴敏和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卞钟武共同签订南京中微纳米功能材料研究院共建协议。  会商会前,张敬华书记一行参观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陈列室、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建筑学院陈列室,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冷嘉伟教授介绍了东南大学建筑学科创建以来的办学情况和发展历史,并展示了建筑学院的珍贵藏品。在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市领导一行听取了彭汉川教授关于实验室在生物医学大数据、计算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和计算机视觉、三维可视化等多个领域进行的大量前沿工作的介绍。随后,在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崔铁军教授团队的蒋卫祥教授向张敬华书记一行介绍了实验室在超大规模智能电磁计算及感知、电磁超材料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超材料实验室在国际超材料领域的重要影响力。(唐瑭吴明亮)

  • 图片新闻

    摘要:图片新闻

  • 本期关注:

    摘要:本期关注:   路始六朝松下情驻彩云之南———东南大学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4-5版让中国分子材料研究走在世界前列7版跨越天堑———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背后的“东大力量”8-9版东南大学2018年十大新闻候选条目10版

东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4413次访问,全刊已有1437695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