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报刊:《东南大学报》

版面新闻

  • 机 器 崛 起 第四期法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读书会顺利举行

    摘要:《机器崛起》是托马斯· 瑞德博士(伦敦国王学院军 事研究系教授)关于赛博安 全与冲突、新技术与不规则 冲突、战争与媒体等方面研 究的重要成果,这本书在出 版不到一年时间,已经被翻 译为德文、俄文、日文和土 耳其文,是《麻省理工技术 评论《君子》《财富》杂志评 定的 2016 年最佳书籍之 一,并入选“2017 年度最激 动人心之科学著作”的决选 名单。机 器 崛 起 第四期法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读书会顺利举行   近日,由我校法学院主办、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承办、教育基金会协办的第四期法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读书会(仲英学者系列公益活动)在九龙湖校区李文正图书馆五楼特藏读书室举行,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仲英青年学者、自动化学院杨俊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仲英青年学者、数学学院温广辉教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柏礼副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读书会。十余名读者报名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期读书会由法学院院长助理、仲英青年学者王禄生研究员担任导读人,由法学院副教授徐珉川主持。  控制论的兴起、发展与衰亡其实维持的时间不长,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大概从上世纪40年代末兴起、70年代达到顶峰、70年代末立刻急转直下。所以,概括起来,这本书其实通过战争切入,很严肃地通过史料介绍控制论从萌芽、发展、兴盛再到没落的这段历史。  本书除了详细梳理控制论的起源变迁之外,作者在整本著作中还贯穿着对人类与机器关系的深层思考。我发现,历史上每次新技术产生,人类都会经历类似的情况:其一是被乐观的情绪占据。比如控制论在20世纪50年代的许多设想,至今都未实现。当前,对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也弥漫着一种过度乐观的情绪。其二是彷徨恐惧。60年前控制论之下的自动化如此,60年之后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上世纪60年代,对于自动化的争论达到巅峰,其中最为关键的恐惧就是自动化机器对人的替代。今天,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同样造就了对人类被替代的恐惧。最后,我想说的是对技术谨慎的乐观、谨慎的恐惧是人类应该秉持的态度。杨俊:既是历史素材,也是科普素材从科学与技术门类的角度,控制论(Cybernetics)涉及包含控制理论、通信、智能感知、传感与执行等在内的多门类交叉学科。从全书中可以总结出控制论的几个明显的特点。首先,控制论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战争,战争争夺越激烈,控制论发展越迅速。正如书中所讲“控制论始于战争,也终将归于战争”。其次,控制论虽然始于战争,但现今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智能家居、电力系统、交通系统、办公管理、制造工厂等。闭环反馈的控制思想充斥着整个世界,智能感知、控制系统与通信技术引领着机器崛起并势必迈向辉煌璀璨的智能机器时代。再次,传统世界可解释为人与环境的二元关系,机器的崛起使得传统世界由二元进化为人-机器-环境的三元关系,这势必对传统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等体系与制度带来巨大的冲击与变革。温广辉:  控制不死,未来可期本书作者托马斯·瑞德(ThomasRid)教授通过详实的史料给读者们呈现了波澜壮阔的控制论发展历史,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可以很好地启迪未来。反馈机制适用于工程系统、社会系统乃至生命系统。以反馈机制为核心设计思想的控制技术已然成为了一种“隐”技术,存在于各类工业系统的底层控制器设计。进入21世纪,控制论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将会促进控制论下一个辉煌时刻的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此外,控制论与社会系统,生命系统的深度融合发展将会给控制论的发展造就更为辉煌的历史。控制不死,亦不凋零,未来可期。张柏礼: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控制论的核心思想无外乎是控制+反馈+人机交互。该思想曾一度成为了前所未有的能够预测未来智能自动机的工具,但最终正如本书的副标题那样,走向了衰败。总结而言,通过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想:首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战争则是科技的第一推动力,但这又是我们非常不希望看到的,世上就有如此的悖论;其次,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当认知或技术有质的飞跃后,人类就会过度乐观,脱离实际;再次,控制论没有真正消亡,而是回归到它应有的地位,并彻底融合到各种技术的中去,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这是一部关于控制论兴衰史,如同人类历史。技术的发展同样符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老话,因此,我们要理性地对待技术。张晖:  控制论的实践应用以我身边的两个实例,来说明一下控制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应用。第一个例子是,在我们公司由于员工比较多,不可能依靠人工去对每位员工进行考核,所以公司就研发了一个量化考核指标,利用控制论控制、反馈、人机交互的原理实现对公司员工的实时考核;另一个例子是,公司一位学控制的技术科学家通过控制论与其它技术的融合,实现数据库的反馈、响应以及闭环,从而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提高了公司效益。杨洁:  从可控到不可控控制论的陨落或许与大数据时代暴露出的复杂性、不可控因素密切相关。小数据时代挖掘同一性,而大数据技术发掘异质性,进入人工智能2.0时代,面对大规模群体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这经典老三论也面临着革新与演进。徐珉川:从神话到理性《机器崛起》,作为一本讲述技术理论历史的读物。作者带着我们,较为生动系统地回顾了控制论及其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实际上,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写得非常精彩,在一定程度上使整本书得到了很好的升华。虽然书名叫“机器崛起”,作者在书的最后语重心长地谈到了“机器的陨落”,颇有深意。  当控制论成为神话的同时也就是这个科学理论衰落的开始。作为科学的控制论,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成为神话的控制论,在各个不甚相关的领域中,成为研究者粉饰自己观点的修辞,而缺少了严谨科学的理论和论证气质。我们今天再重拾控制论的科学,可能需要在两个方面有所重视,一是,重申并提升控制论在当前科技背景下的科学理论意义;二是,尽可能地排除过度神话的控制论概念不加节制,毫无根据地滥用和误用。显然,后者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活动彩蛋】活动接近尾声时,主办方从上学期全程参与所有读书会的同学中选取了一位现场互动积极、发言质量最高的参与者,现场赠送Kindle阅读器一台。

  • 面向流量大数据的网络安全检测方法 我校举行国家安全主题讲座

    摘要:面向流量大数据的网络安全检测方法 我校举行国家安全主题讲座   本报讯4月10日晚,由我校学生会治保部承办的国家安全主题讲座在教4-101举行。我校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执行院长、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程光教授出席讲座并作题为《面向流量大数据的网络安全检测方法》的报告,200余名学生聆听讲座。  程光教授就面向高速网络的数据测量方法,僵尸网络命令控制机制及检测,加密流量精细化分类方法和面向测量的主动防御等四个方面对网络安全体系以及对流量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威胁因素和技术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  程光教授以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为切入点,说明网络数据的庞大与流速之快,测量之难,进而引出当今高速网络数据流测量方法。主要包括:高性能专用硬件,抽样方法,数据流技术。当中,数据流方法以哈希算法为核心,将庞大的信息压缩至较小的存储空间并保持一定的精确度,而这正需要人们设计出面相高速网络流量测量的高性能哈希算法。而抽样方法会带来一定的信息损失,这就需要设计出相应的推断算法恢复原始流量的关键测度信息,设计并实现高速网络数据流应用检测系统,完成高速网络下大流检测、流长分布估计任务。  程光教授对网络安全问题作了深入剖析,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曾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而现有的研究表明,僵尸网络已经成为网络攻击行为发起的主要媒介:几乎所有的DDoS攻击借助于僵尸网络这个平台来发起,垃圾邮件中的95%以上也是通过僵尸网络来进行发送。此外,僵尸网络还可以被攻击者用来进行信息窃取与网络钓鱼诈骗等。接下来,教授介绍了僵尸网络的概念、危害,分析了僵尸网络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僵尸网络的解决思路。  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使得用户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意识不断提升,当前加密流量急剧增长。为此,程光教授就加密流量的方法,分类方法,以及加密流量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讲解。就SSL/TLS加密视频QoE参数识别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讲解。  程光教授从传统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存在的问题说明了传统网络安全防御的缺点,进而引出了“主动防御”的概念,对主动防御技术中的移动目标防御进行了介绍。通过许多案例说明了其相对于被动防御的优越性。  最后,程光教授回顾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发展历程,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于国家网络安全事业。  本场讲座响应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号召,旨在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更完善的对于网络安全的价值体系。(董泽臻)

东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7821次访问,全刊已有1443541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