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校举办澳门菁英江苏参访团青年科学家分享会

    摘要:我校举办澳门菁英江苏参访团青年科学家分享会   本报讯4月10日下午,澳门菁英江苏参访团到访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副校长、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吴刚会见了参访团一行,双方就科学研究路径和青年教育理念展开了探讨。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及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相关负责同志、东南大学团委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学校青年教师代表出席分享会。  会上,澳门菁英江苏参访团负责人、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钟怡指出,本次“苏澳有约”之行以推动苏澳两地青年交流为目标,聚焦青年人的教育理念,通过与青年科学家的交谈互动,弘扬科学家持之以恒、秉承初心、不畏艰难的精神,从而对青年人产生正向引导。  吴刚副校长代表东南大学和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对澳门菁英江苏参访团的到访表示欢迎,并向参访团介绍了东南大学的历史沿革,以及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重要发展成就。他说,在即将迎来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举办此次苏澳两地青年交流活动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希望通过这次联系和契机,进一步深化苏澳两地青年的交流,不断加深了解,增进共识。他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从情怀与担当、格局与视野等维度分享了成长感悟,并寄语澳门菁英江苏参访团的青年团员们要注重文化修养的提升和格局视野的开拓,能够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追寻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为社会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筑学院陶岸君副教授,物理学院吕俊鹏教授,电气工程学院花为教授、胡秦然副研究员,化学化工学院游雨蒙教授等我校青年教师代表分别为澳方青年作了主题分享。(周瑶逸)

  •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

    摘要:英国东英吉利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   本报讯4月8日,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校长DavidRichardson率团到访东南大学。王保平常务副校长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双方表达了进一步加深交流与合作的意愿。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国际合作处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谈。  王保平常务副校长就未来两校合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希望以现有生物医学领域的合作为基础,考虑在能源、环境、计算机等双方优势学科拓展合作领域,建立校级合作关系;二是可通过学生联合培养、学生交流交换项目、夏令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教育与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三是推动两校间人员往来,鼓励教授间进行科研合作,促进两校的沟通与交流。他希望两校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并深化双方的务实合作。  DavidRichardson校长对王保平常务副校长的建议高度赞赏。他表示,愿与东南大学一道在现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多领域务实合作的可能性,通过工作坊等不同形式的交流尽快落实双方校级层面的深入合作,开启两校合作的新篇章。  东英吉利大学是世界一流知名学府,在英综合排名一直稳居前20。2018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190。该校在环境科学、微生物、医学、食物健康、计算机科技、艺术历史、媒体研究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享有极高国际声誉,在业界和社会上也享有很高认可度。(于璐)

  • 我校召开2019 年关工委工作会议

    摘要:我校召开2019 年关工委工作会议   本报讯4月10日上午,东南大学在四牌楼校区召开了2019年关工委工作会议。校党委副书记、校关工委主任郑家茂,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吴介一,校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各二级关工委主任、副主任、秘书和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大会。  校党委副书记郑家茂在发言中肯定了我校关工委2018年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并对广大关工委老同志在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表示感谢。郑家茂副书记说,今后的工作中要坚定不移深化“三个纳入”工作体系,各学院要将关工委工作更加紧密地纳入党委工作、教师工作和学生工作,充分利用“五老”的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时空优势和情感优势,开创关工委工作的新局面。他强调,要群策群力开展“读懂中国”主题工作,各学院关工委要精心策划、编纂和拍摄,选好题、选好人、组织好班子,让视频中我们的离退休老同志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党的故事、讲好东大故事;关工委工作要更加注重创新,努力开创“教师受益、学生受益、学校发展受益”的良好局面。  会上,对服务离退休老同志先进集体和优秀志愿者进行了表彰,为关工委讲师团成员颁发了证书。(芦颖)

  • 台湾艾迪西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李家德一行到我校访问交流

    摘要:台湾艾迪西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李家德一行到我校访问交流   本报讯4月10日上午,台湾艾迪西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德先生一行到我校访问交流。副校长、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黄大卫会见了来访客人。科研院、国际合作处、教育基金会、建筑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黄大卫副校长简要介绍了东南大学的发展近况,并希望双方围绕各自科研和产业优势加强紧密合作。李家德董事长回忆了与东南大学多年的合作经历,并介绍了公司总体情况,高度评价了东南大学在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对能与东南大学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表示热切期盼。  交流中,艾迪西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双方围绕给水、排水、暖通、燃气、消防等五大住宅管道系统展开科学研究,并在传统的管道系统中运用物联网“感传资控”技术,植入智能化技术,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公司技术水平。黄大卫副校长表示,东南大学将进一步与艾迪西公司加强沟通,相信东南大学的精英人才和企业平台强强联手,是个非常好的开端,也会为中国建筑环境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宋云燕)

  • 著名学者孙绍振教授精彩解析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摘要:著名学者孙绍振教授精彩解析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本报讯4月10日晚,著名文艺理论学者,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授应邀来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访问,并为吴院学子作主题为“中国古典诗歌之美”的精彩人文演讲。本场讲座是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高端系列荣誉活动之一。来自吴健雄学院13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了孙教授的精彩演讲。学院全体党政领导参加活动,2017级刘天华同学主持活动。  孙绍振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诗歌对中国人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以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为例,通过对诗句字数的增减分析了中国人说话的节奏———本质上是一种诗的节奏。孙绍振教授从诗的外部节奏展开,介绍了汉语音韵节奏的基础:以诗、《三字经》为代表的三言和以骈文、《百家姓》为代表的四言。三字经、百家姓、谚语等语言文化,不仅仅影响了中国人说话的节奏,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孙绍振教授接着以《静夜思》《塞下曲》及《咏柳》为例,讲述了诗内部的节奏。他着重强调了人类对美的不同哲学,即主观的感情与客观对象的真实的对立,只有虚实相生的想象才能将这二者统一。孙绍振教授提到,诗就像将米酿成酒,使其变形变质,形质具备,这一过程反映了作家的主观意志。同学们不仅要认识到真情实感的统一,更要对真情虚感的矛盾给予关注。正因为主观情感如此重要,所以孙绍振教授提出教育不能只将学生培养成理性的机器,还要对其进行情感教育这一观点。最后,孙绍振教授以诗中的“动”收尾。他说:“人的心灵在每一秒的感觉都是美妙的秘密,而诗人将其记成不朽的诗,诗人的每一秒都是诗。”不学诗无以言,他鼓励同学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一些诗歌的文学作品。  讲座结束后,在吴健雄学院的精心安排下,孙绍振教授来到“健雄书院导师交流时间”,与事先成功预约的10位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的分享交流。谈及文学修养对大学生究竟有什么作用,孙绍振教授在回答中提到:人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要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理解、同情人,协调、控制人际关系。而文学修养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他列举了曹操和刘备的例子,谈到一无所有的刘备可以成为独立王国之主,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与人交往,身边有一群能人奇士。  2017级孙海峰同学问起孙教授的传奇人生经历:“老师的大学生涯是如何度过的呢?”孙绍振教授用了几个词语来概括:灾难、危机、颠沛流离。他在北大期间曾因历史旧事饱受排挤,被发配到福建,文革时期也常常出现在大字报上,甚至被当街批判,十分艰难。生性乐观的孙绍振先生也坦言当时几乎想要放弃生存,可他回头看却说自己是因祸得福。因为不受重用,孙绍振教授有大量的自由时间,或许在当时是一件极为丢人的事情,但是在那个时期,他广泛阅读了大量书籍,包括哲学、经济学、外语等等,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研究更使他受益匪浅。同时孙绍振教授指出同学们作为大学生,知识结构不能单调,一定要全面发展。就像孙绍振教授是他的同学中成才最晚的人,却是后劲最足的人,即使年过八旬依旧有着巨大的创造力。  2018级肖煜坤同学说:孙绍振教授通过文学艺术给了我们关于“真善美”的深刻解读,“真”代表着科学,“善”代表着道德,“美”代表着情感。他还反复提到大学生应该将路越走越宽,需要大量的学问作为基础才能换来自由。没有文化在很多时候对我们个人、甚至国家都是不利的。我们被孙绍振教授所震撼,震撼于那虽年过八旬却毫不逊于年轻人的精气神,震撼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与自信的神情,震撼于他广博的学识,更震撼于他逆境中成长的故事。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他选择阅读来消解痛苦。读最晦涩难懂的书籍,寻找精神慰藉,最终他撑过了那一段苦难的岁月,浴火重生,获得了新生,从此他的道路越走越宽,乐观的性格与苦难的经历也让他能够笑面生活。这才是人生的勇者与智者的姿态。  无论演讲还是面对面交流,孙绍振教授都充满激情、幽默与智慧,虽已年过八旬,但他所释放出来的青春的活力、学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张力无不让同学们叹服。祝愿孙绍振教授平安康健,更期待吴院学子能在先生精神魅力的引领下实现自己的飞跃。(王琰肖煜坤)

放大 缩小 默认

著名学者孙绍振教授精彩解析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期次:第1395期      查看:34   


  本报讯4月10日晚,著名文艺理论学者,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授应邀来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访问,并为吴院学子作主题为“中国古典诗歌之美”的精彩人文演讲。本场讲座是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高端系列荣誉活动之一。来自吴健雄学院13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了孙教授的精彩演讲。学院全体党政领导参加活动,2017级刘天华同学主持活动。
  孙绍振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诗歌对中国人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以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为例,通过对诗句字数的增减分析了中国人说话的节奏———本质上是一种诗的节奏。孙绍振教授从诗的外部节奏展开,介绍了汉语音韵节奏的基础:以诗、《三字经》为代表的三言和以骈文、《百家姓》为代表的四言。三字经、百家姓、谚语等语言文化,不仅仅影响了中国人说话的节奏,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孙绍振教授接着以《静夜思》《塞下曲》及《咏柳》为例,讲述了诗内部的节奏。他着重强调了人类对美的不同哲学,即主观的感情与客观对象的真实的对立,只有虚实相生的想象才能将这二者统一。孙绍振教授提到,诗就像将米酿成酒,使其变形变质,形质具备,这一过程反映了作家的主观意志。同学们不仅要认识到真情实感的统一,更要对真情虚感的矛盾给予关注。正因为主观情感如此重要,所以孙绍振教授提出教育不能只将学生培养成理性的机器,还要对其进行情感教育这一观点。最后,孙绍振教授以诗中的“动”收尾。他说:“人的心灵在每一秒的感觉都是美妙的秘密,而诗人将其记成不朽的诗,诗人的每一秒都是诗。”不学诗无以言,他鼓励同学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一些诗歌的文学作品。
  讲座结束后,在吴健雄学院的精心安排下,孙绍振教授来到“健雄书院导师交流时间”,与事先成功预约的10位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的分享交流。谈及文学修养对大学生究竟有什么作用,孙绍振教授在回答中提到:人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要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理解、同情人,协调、控制人际关系。而文学修养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他列举了曹操和刘备的例子,谈到一无所有的刘备可以成为独立王国之主,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与人交往,身边有一群能人奇士。
  2017级孙海峰同学问起孙教授的传奇人生经历:“老师的大学生涯是如何度过的呢?”孙绍振教授用了几个词语来概括:灾难、危机、颠沛流离。他在北大期间曾因历史旧事饱受排挤,被发配到福建,文革时期也常常出现在大字报上,甚至被当街批判,十分艰难。生性乐观的孙绍振先生也坦言当时几乎想要放弃生存,可他回头看却说自己是因祸得福。因为不受重用,孙绍振教授有大量的自由时间,或许在当时是一件极为丢人的事情,但是在那个时期,他广泛阅读了大量书籍,包括哲学、经济学、外语等等,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研究更使他受益匪浅。同时孙绍振教授指出同学们作为大学生,知识结构不能单调,一定要全面发展。就像孙绍振教授是他的同学中成才最晚的人,却是后劲最足的人,即使年过八旬依旧有着巨大的创造力。
  2018级肖煜坤同学说:孙绍振教授通过文学艺术给了我们关于“真善美”的深刻解读,“真”代表着科学,“善”代表着道德,“美”代表着情感。他还反复提到大学生应该将路越走越宽,需要大量的学问作为基础才能换来自由。没有文化在很多时候对我们个人、甚至国家都是不利的。我们被孙绍振教授所震撼,震撼于那虽年过八旬却毫不逊于年轻人的精气神,震撼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与自信的神情,震撼于他广博的学识,更震撼于他逆境中成长的故事。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他选择阅读来消解痛苦。读最晦涩难懂的书籍,寻找精神慰藉,最终他撑过了那一段苦难的岁月,浴火重生,获得了新生,从此他的道路越走越宽,乐观的性格与苦难的经历也让他能够笑面生活。这才是人生的勇者与智者的姿态。
  无论演讲还是面对面交流,孙绍振教授都充满激情、幽默与智慧,虽已年过八旬,但他所释放出来的青春的活力、学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张力无不让同学们叹服。祝愿孙绍振教授平安康健,更期待吴院学子能在先生精神魅力的引领下实现自己的飞跃。(王琰肖煜坤)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7685次访问,全刊已有14377515次访问